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 信息公告
  • 学校新闻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集团2024年“启航/远航”年轻干部培训班纪实之四
    发布日期:2024-11-08 浏览次数: 字号:[ ]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沂蒙山区建立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20多万沂蒙人民参军入伍,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沂蒙精神来源于伟大建党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1月4日至7日,中远海运集团党校/人才发展院组织集团2024年“远航/启航”年轻干部培训班的61名学员集体赴山东省临沂市,开展了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的践学活动。

    活动伊始,学员们在沂蒙干部学院聆听了庄纪旭教授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专题讲座。庄教授生动细致的讲解,让学员们全面理解了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核心的沂蒙精神基本内涵,并对进一步挖掘和传承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有了深刻的体会。

    来自中远海运天津的施玮学员表示:“走进沂蒙,听到党员战士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的壮丽诗歌,看到人民群众为支援前线无私奉献的感人画面,我真切感受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不是宣传口号,而是党和人民在水乳交融的联系中、在生死与共的考验中凝结铸就的伟大精神!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蕴含着深厚的党群军民鱼水情谊和血肉联系。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他们用信仰和热血共同铸就了沂蒙精神。我们要从沂蒙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奋斗的力量、为民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在沂南县的沂蒙红嫂纪念馆,学员们现场学习了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等沂蒙红嫂的先进事迹,认真聆听了红嫂李桂芳的后代讲述母亲一生传奇的革命历程。晚上,学员们又集体观看了电影《沂蒙六姐妹》。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不少学员潸然泪下,深刻体会到了沂蒙人民“最后一把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伟大情怀。



    来自中远海运集运的胡彦君学员表示:“在沂蒙红嫂纪念馆,仿佛翻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看到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人间大爱。还有沂蒙六姐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她们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担,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一切。沂蒙红嫂的精神,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一种不屈的奋斗。这种精神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学习沂蒙红嫂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无私奉献社会。对于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航运事业,我也感到了同样的共鸣和启发。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复杂市场、激烈竞争,我们不能退缩,而要像红嫂们一样勇敢地迎接挑战;要像红嫂们团结一心支援前线一样,积极合作,共同克服困难;要像红嫂们心系子弟兵一样,始终以客户需求为首任,用不断完善的高质量服务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蒙阴县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学员们恍若置身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亲身感受了陈粟大军“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壮志豪情。在粟裕将军墓前,学员代表敬献花篮并整理缎带,对这位南征北战的共和国大将致以深切的缅怀。随后,全体学员向英烈亭三鞠躬,重温入党誓词,向长眠于此的2865名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来自中远海运上海的姜朝学员表示:“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这场胜利不仅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智慧,更深刻体现出人民的力量。在孟良崮战役中,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渠道为解放军提供了大量情报,帮助解放军准确掌握敌情,制定作战计划。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和后勤保障,确保了战斗的顺利进行。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不仅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更体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这场战役再次证明了人民战争的真理,即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费县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和抗大碑林,学员们重温了抗日战争时期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学习了以周纯全将军为代表的干部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掩护抗大一分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及八路军一一五师机关干部群众突破日军重围的英勇事迹。

           来自中远海运自保的王帆学员表示:“大青山突围战中,革命先辈用行动告诉我们,信仰是什么:是危急关头,指挥人员不负使命、勇于担当;是生死面前,年轻的战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是为了抵抗外敌,正值青春年华的革命伴侣在战火中永别。他们用自己的年轻的生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意志,也昭示着信仰的力量。斯人已逝、精神长存,革命先辈们敢于牺牲、勇于奉献、顽强拼搏、顾全大局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回顾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要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牢记使命、笃行不怠,将充足的干劲、积极的作风、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走好新时代攻坚克难的‘突围’路。 ”

        在河东区的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学员们学习了解放战争前中央军委“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要战略决策,重温了华东野战军从组建到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全过程,深入了解了华野参加的一系列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战役。在红歌教学课上,学员们齐声唱响了《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革命歌曲。


          来自中远海运特运的王耀伟学员表示:“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所在地是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驻地,也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看着一幅幅历史画卷,一件件展品,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论是惊心动魄的孟良崮战役,还是可歌可泣的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永远的新娘等支前群众的杰出代表,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更加深刻的洗礼,也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充实。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学到了广大群众爱党爱军的高尚情怀,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将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融入到航运强国战略,创新有为、拼搏进取,努力为建设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贡献积极力量。”
        在莒南县的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学员们参观了罗荣桓、黎玉等领导同志抗日战争期间工作生活的场所,回顾了八路军115师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抗战期间英勇斗争、开辟沂蒙山根据地的历程。走进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一件件展品让学员们对党群一心、共克时艰的历史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来自中远海运资产的罗鹏程学员表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通过展馆中大量的历史资料、实物展示以及场景还原,能深刻体会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地区的人民群众对革命取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取得伟大的胜利,在新时代新征程,同样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利于不败之地。同时,此次参观也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看到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沂蒙精神是党和人民历经艰难困苦、付出巨大牺牲而锤炼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四天的践学活动转瞬即逝,但沂蒙精神却永远镌刻在了学员们的心中。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动踏上了归途。此次践学活动不仅让学员们对沂蒙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发扬沂蒙精神,为中远海运集团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来自中远海运集运的胡彦君学员表示:“在沂蒙红嫂纪念馆,仿佛翻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看到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人间大爱。还有沂蒙六姐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她们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担,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一切。沂蒙红嫂的精神,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一种不屈的奋斗。这种精神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学习沂蒙红嫂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无私奉献社会。对于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航运事业,我也感到了同样的共鸣和启发。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复杂市场、激烈竞争,我们不能退缩,而要像红嫂们一样勇敢地迎接挑战;要像红嫂们团结一心支援前线一样,积极合作,共同克服困难;要像红嫂们心系子弟兵一样,始终以客户需求为首任,用不断完善的高质量服务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蒙阴县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学员们恍若置身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亲身感受了陈粟大军“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壮志豪情。在粟裕将军墓前,学员代表敬献花篮并整理缎带,对这位南征北战的共和国大将致以深切的缅怀。随后,全体学员向英烈亭三鞠躬,重温入党誓词,向长眠于此的2865名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